“我人已经在国外了。感谢我吧,我只是拿走了和你们智商不匹配的财富。”
2025年6月26日,又一金融巨头平台,鑫慷嘉爆雷。
更让人气愤的是,鑫慷嘉实控人黄鑫,跑路后,居然在投资者群正大光明宣称自己跑路,还羞辱被骗人,是智商不够才被他骗。
这一幕何其熟悉,两个月前,也有这样一位老板厚颜无耻地发表了类似的跑路感言。
只是比起当时金钥匙暴雷的13亿,这位鑫慷嘉的黄先生胆子更大、段位更高,破坏力更强,被他坑的受害人也更多。
展开剩余91%6月26日,号称“中东金融巨头”的DGCX鑫慷嘉平台突然全线崩盘。
超过180万名投资者发现,APP上再也无法提现,只有账户余额里的那一堆数字符号,提醒着他们经历了什么。
贵州菜贩老李瘫坐在批发市场的水泥地上,手机屏幕定格在“提现失败”的红色弹窗。
他刚抵押房产换来的30万,连同妻子做保洁攒的8万养老钱,化作一串无法点击的数字。
同样的一幕在四川、江西、湖北、云南、湖南、河南等地上演。
就在崩盘前的48小时,鑫慷嘉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“暗度陈仓”。
18亿枚泰达币(USDT)已通过区块链混币器完成洗白,经多个账户,悄然流入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。
按当日汇率,这笔资金相当于129亿元人民币,无数老百姓的血汗钱,彻底脱离了中国监管视野。
在暴雷之前,鑫慷嘉核心成员早持圣基茨护照飞往了海外。
临了他们还给受害人上了一堂课,讲了一番财富智商匹配的谬论,言语间充满了嘲讽。
鑫慷嘉究竟是何方神圣?泰达币又是什么?很多人都云里雾里。
鑫慷嘉是一家2021年3月在贵阳注册的公司,公司名由三个原始股东黄鑫、邵馨慷和王彦嘉名字而来。
2024年4月,这哥几个退出,现在法人叫刘海亮。
据说原来的法人有了新的投资方向,拿下了中国石油一个5年的长期合约,接下来就是甩开膀子加油干了。
他们弄了个叫“某某石油”的平台,专门弄原油期货交易,后来觉得不妥,就转移到了新的服务器上面。
公司也跟着有了国际身份,成了“迪拜黄金交易所中国分站”,IP地址也换成了美国的。
很高大上,也很气派,办公地点设在贵阳某豪华写字楼里,似乎为了衬托公司的业务,连招牌都是金光闪闪的。
公司大屏上滚动播出中东富豪举杯签约的画面,字幕标注着“日均收益2%,央企石油期货保驾护航”的承诺。
这个视频很逼真,一点儿没有PS痕迹,以至于没人注意到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(DFSA)于2024年11月发布的声明:“从未授权中国公司使用DGCX商标”。
更没人想到,那个注册资本3000万的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服务公司,实际上是个实缴资本0元的空壳子,早在5月就申请了注销。
“投10万,日赚2000!”这种暴利承诺,连巴菲特都甘拜下风。
但是广东退休教师王阿姨信了,她押上了30万积蓄入了会,也就成了吞下这枚毒糖果的一员。
而像她一样的注册会员有200万人。
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入坑?看看那些受骗的群体就知道了。
鑫慷嘉瞄准的人群都是些宝妈、老人。
据说,为了能带更多人挣到钱,他们还规定每人只有1.5万的初始额度,想多参与交易多挣钱,就得多找些身份证来登记。
至于真相,普通投资者是不知道的。
鑫慷嘉公司所谓与中国石油达成的“五年战略合作”,实际上只是2019年,公司向某省石油分公司,供应过价值20万元的油品过滤设备而已。
这微小的业务往来,竟然被他们包装成了“战略合作”的金字招牌,成了吸引投资者的虚假背书。
打开鑫慷嘉APP,每天还有模有样地进行交易,每天都有浮盈进账,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美好。
他们并不知道,这些跳动的K线图,其实都是后台程序员用脚本生成的数据。
涨跌完全由后台操控。当用户点击“买涨买跌”时,并非在进行真实交易,只是在参与平台内部的数字游戏罢了。
为了让你入局,初期肯定是要让你尝到甜头的,过了一个月封闭期后,提现自由很快到账。
假如投资一万元,只要10个月就能单车变摩托,看到这个,肾上腺激素都得升高。
可是等你一步步入坑后,镰刀就举起来了。
7000多元的充值会员费,那只是门槛。
有锁定期、一天只能交易2次。想多交易,那就多招商,也就是发展新客户,并根据客户的人数级别得到一定的奖励。
平台的规则也一直在变。
你要提现可以,交税,最开始5%,后来涨到10%,再后来涨到50%,5万以上甚至要先排队审核。
系统甚至会提醒信用分不足,只要继续充值,就能激活,
也就是说为了取出自己以前的钱,你除了继续往里面投钱不说,还得出一笔高额的税钱。
在这里所谓的投资,其实只是一场必输的电子赌局。
但是最可怕的不是骗局本身,而是它把受害者变成了帮凶。
鑫慷嘉的模式说起来也没啥新意,就是庞氏骗局2.0版本。
只不过他们将全国划为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大“片区”,下设一级级的管理者,晋升渠道公开透明,利益与招商(拉人头数)直接挂钩。
比如拉50人就升为“律长”,可以抽团队业绩15%,级别越高,抽成越高,拉500人则另外奖“保时捷”,当然不会是真的,那个是他们花2800元租来的道具车。
真假他们并不关心,反正只是用来摆拍发朋友圈晒晒而已,能唬一个是一个。
据说云南某团队去做慈善,捐款20万元作秀拍视频,捐款后24小时内就给撤回了。
至于那些在朋友圈晒收益、晒豪车,不过是骗局中的活广告,为了把人变成韭菜收割机。
有人挣钱吗?肯定有幸存者偏差,这和击鼓传花一样,只要不是最后一棒。
入局早的人,见好就收的人,但那是极少数,这些人也成了招商拉人头的最好案例,事实上他们所谓的投资收益,都是后来入会者的本金。
很多人一开始只是想每天挣个几十元的菜钱,可架不住群里谁谁谁1个月翻倍,3个月翻2倍的诱惑,慢慢地加大投入。
在他们看来,这么好的投资机会,不抓住,那真是天理难容。
江西张老板为“插队提现”,把亲哥拉进了骗局;浙江王女士为解冻80万账面盈利,发展了3名下线。
江西警方截获的资金流水显示:仅2024年12月一个月,就有2.8亿元经USDT流向海外,其中50%被层层瓜分,剩余50%用于伪造用户账户盈利,并应对投资者提现。
其实鑫慷嘉崩盘早有预兆,只是却被集体的癫狂淹没了。
2024年10月,四川珙县打非办首发风险预警,大多数投资者不以为然,还沉浸在“日赚万元”的美梦中 。
2025年4月,湖南金融办将鑫慷嘉定性为“非法集资+传销”,却被投资者解读为“项目太火遭人嫉妒”。
6月3日,迪拜官方第三次声明撇清关系,还有投资者唱着“走进鑫慷嘉,幸福千万家”。
讽刺的是,当平台在崩盘前一周推出“投资50万送特斯拉”活动时,还有不少人刷爆信用卡、抵押房产来加仓。
明明早在2025年1月,平台就突然宣布更改提现规则,10万元以上需“排队审核”。
到了4月,提现到账率已不足5%,排队时间延长到72小时,这是资金链断裂的前兆。
但是这些投资者都视而不见。尽管有人意识到了这是骗局,但他们就自信地认为自己肯定能在暴雷前全身而退。
最残酷的收割发生在崩盘前48小时。当投资者还在为提现困难焦虑时,项目方正通过混币器Tornado Cash,分12批将18亿枚USDT(约129亿元人民币)。转移至开曼群岛的壳公司。
这些经过加密混淆的虚拟货币,就这样无影无踪。
2025年6月25日,鑫慷嘉APP提现功能全面瘫痪。
投资者慌了,纷纷给黄先生私信,愿意交50%的税,只要能提现,但是他们失望了。
而在这一天,平台还创造了单日入金1.2亿元的“辉煌战绩”。
是不是很可悲。
26日,这个披着国际原油期货外衣的鑫慷嘉,在多地警方收网、公司人去楼空的连环打击下,终于土崩瓦解。
然而,鑫慷嘉背后的那个黄先生,早已持不知名小国的护照飞到了海外,国内仅留空壳公司和那个背锅的法人刘海亮。
从经济损失看,200万人均损失7.6万元,好多家庭多年积蓄一夜归零,甚至负债累累。
四川、江西警方虽然抓获了8名核心团队长,冻结了涉案账户资金1.2亿元,但是平台待提现金额已超过账面资金的3.7倍。
这意味着即使追回全部冻结资金,投资者平均也只能拿回不到1%的本金。
就在鑫慷嘉暴雷后,还有人相信这个所谓的黄先生“只要补交10%的税,就能提现”的鬼话。
真的是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。
鑫慷嘉崩盘不是第一个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就在它倒下的同时,改名为“荣辉资产”、冒充“南华金融”的换皮骗局已在暗处滋生,同样的剧本,等待着下一批猎物。
当某平台年化收益超过10%时,请扪心自问:这钱究竟从哪里来?
当某个“投资机会”需要你不断拉人才能提现时,请记住:你盯着利息时,别人正盯着你的本金。
天上不会掉馅饼,太阳底下无新事,只有不断更新的受害者名单,共勉!
-END-
参考资料:
1.湖南金融《风险提示》
2.屏山公安 《宜宾:“ DGCX 鑫慷嘉数据 ” 投资,风险提示!》
3.大余政务《大余人!关于警惕非法金融活动的风险提示》
作者:鸢儿
编辑:柳叶叨叨
发布于:吉林省鑫创国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